咨询电话:18052062606

楼市壹周丨镇江、泰州量跌价涨,南京量涨价跌,扬州量价齐跌

作者:小金刚 2022-04-02 16:53:12 来源:

本周(3.21-3.27)南京、镇江、扬州三城有新增供应,泰州无新增供应;镇江、扬州、泰州成交量均呈下跌态势,仅南京成交量稍有上涨;镇江、泰州成交价格上涨,南京、扬州成交价格下降。


开盘监测


●南京:疫情裹挟的3月,楼市推盘节奏持续放缓,本周仅1盘首开平推124套房源,整体去化一般;随着“银四”的即将到来,南京各大楼盘有所行动,即将迎来今年第一波的开盘潮。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本月到4月或将有近30盘,超4000套房源上市。
●镇江:本周开盘2个(远洋山语四季、悦泰悦河湾),镇江整体城市去化率仍然维持在低位水平;
●扬州:本周扬州楼市无项目开盘,扬州主城区3个项目领取销许,共计244套房源;
●泰州:本周泰州楼市无项目开盘。


市场动态


南京


●供应:本周南京新增供应1.18万㎡,环比下跌69%,供应均来源于浦口区;
●成交:本周南京商品住宅成交9.39万㎡,环比上涨4%;成交总额35.84亿元,环比上涨4%。其中建邺区成交2.59万㎡,位列第一,其次为浦口区和栖霞区。
●价格:本周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38150元/㎡,环比下降0.3%。
●存量:截至3月27日南京商品住宅存量701.28万㎡,去化周期9.98个月。

数据来源:金刚石云数据。统计周期3.21-3.27;(数据不含六合、溧水、高淳)。


镇江


●供应:本周镇江新增供应5.45万㎡,供应来源于润州、丁卯及京口;
●成交:本周镇江商品住宅成交1.38万㎡,环比下跌26%;成交总额1.49亿元,环比下跌24%。其中润州区成交0.91万㎡,位列第一,其次为京口区和丁卯区。
●价格:本周镇江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0840元/㎡,环比上涨3%。
●存量:截至3月27日镇江商品住宅存量193.63万㎡,去化周期18.36个月。  数据来源:金刚石云数据。统计周期3.21-3.27;(数据仅含润州、京口、丹徒、丁卯、大港)。


扬州


●供应:本周扬州新增供应3.32万㎡,供应来源于东区和西区。
●成交:本周扬州商品住宅成交1.68万㎡,环比下跌23%;成交总额3.03亿元,环比下跌26%。其中东区成交0.77万㎡,位列第一,其次为西区和北区。
●价格:本周扬州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8010元/㎡,环比下跌4%。

●存量:截至3月27日扬州商品住宅存量237.24万㎡,去化周期18.80个月。  数据来源:金刚石云数据。统计周期3.21-3.27;(数据仅含老城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


泰州


●供应:本周泰州无新增供应。

●成交:本周泰州商品住宅成交0.78万㎡,环比下跌7%;成交总额1.25亿元,环比下跌5%。其中海陵区成交0.56万㎡,位列第一,其次为医药高新区和高港区。
●价格:本周泰州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6035元/㎡,环比上涨3%。
●存量:截至3月27日泰州商品住宅存量121.84万㎡,去化周期13.57个月。  数据来源:金刚石云数据。统计周期3.21-3.27;(数据仅含高港区、海陵区、医药高新区)。


政策动态


01南京挂出20幅地块,取消拿地数量限制、保证金比例下调

此次土地出让政策调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集中取消了租赁住房的配建要求;保证金比例下调至起始总价的20%;优化调整了房地价差确保预期利润;取消了竞得地块数量的限制:2021年南京在“两集中”出让时规定:同一集团企业同批次竞得住宅地块的总量不得高于总量的30%,此次的公告中该条限制已取消。


02财政部:留抵退税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等支出。

3月21日中午,财政部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第166次常务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认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国务院已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财政部门应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精神,迅速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财政部制定印发相关办法,明确专项资金分配备案、预算下达、资金调拨等管理要求,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做到留抵退税政策可细化、可统计、可分析。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实行动态监控,防止闲置挪用,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对地方的补助直达市县基层。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得用于建设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等支出。


03住建部: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2025年底前基本完善

据住建部介绍,2022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有条件的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前,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分享到: